1、判断题 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
A.自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兵役徭役繁重
D.高利贷盘剥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4年是瓷都景德镇千年华诞的喜庆之年。在当地拍卖行中有一个瓷器,正面画着巍峨的高山,背面书有毛泽东的《江西月·井冈山》,这个瓷器烧制于
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对课本知识的延伸题。要求学生不但要“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两耳也闻窗外事”。文革时,一些满怀崇敬之情的工匠们烧制出了“文革瓷”。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霄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无数关山……夺天工”说的是电报,“两地情怀……妙邮筒”说的是电话,“火树千株……月中行”说的是街灯,“洋楼……海市诗”说的是洋楼。这些竹枝词说的是西方的物质文明。A不正确,当时的西方物质文明逐步融入中国社会,没有达到“深深融入”的程度;B在材料中没反映;C中的“相互渗透”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材料中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持肯定态度,表明D项是符合题意的
点评:近代由于受到西方的侵略,西方的工业文明的成果也开始传入中国,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技传播了近代的科学技术;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激进派学习西方的思想,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
①社会发生巨变?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④儒家思想形成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变化,低层的“士”活跃起来,出现了私人讲学,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然是百家争鸣,故此时思想很多,而儒家思想此时并未形成正统地位,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故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目前,中国已经有约5000家肯德基加盟店,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①已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
②为世界人民普遍接受
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④实质是资本在世界的新一轮扩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中国能有如此众多的肯德基加盟店,首先说明它已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①对,中国是世界大国,但不等于世界,中国人民也不等于世界人民,②项说法绝对,排除。5000家肯德基加盟店的入驻,给中国带来了大量资金投入,同时由于行业竞争,促使同类行业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③正确。经济全球化本质就是资本在世界的新一轮扩张,④对,答案为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关键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