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积极意义是(? )
①促进核裁军,防止核扩散?②促使少数大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③控制环境污染?④推动国际裁军与军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一定进展。《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通过,对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核裁军防止核扩散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齐语》
材料二:春以萸振族(军队),秋以弥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
材料三: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
材料四: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
(2)据材料二,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据材料四,说明管仲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1)在整顿旧制的基础上改革内政。
(2)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增强了士兵的凝聚力,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3)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冲击了分封制度。
(4)管仲改革,一方面增强了齐国的力量,使齐国不用大动干戈便成就了霸业;另一方面,改革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原华夏族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
本题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这实质上是对内政的改革。回答第(2)问,要充分理解材料二的内容。材料二叙述的是管仲对军政的改革,通过改革,士兵的内聚力增强。材料三中的“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了破坏,“散寒烟”说明分封制度遭到冲击。材料四反映出管仲改革取得的成效,说明管仲改革对齐桓公称霸天下起到的作用及其改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民国经济史》统计:“1932年政府颁布以国有化为主导的《铁道法》……自1935年上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铁路营业收入从858万元增加到9190万元,支出则从5420万元减少到4690万元。但铁路债务却年有增加,从7742万元增加至95551万元;铁路员工从12.2万人增加至13.1万人。”这表明A.政A.府干预经济面临负面效应困局?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收效甚微
C.抗战爆发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官僚资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事铁路债务和员工的增加,即A项。不过材料中也提到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一些成就,比如铁路营业收入增加和营业支出减少;材料并没有反映交通运输受到制约的信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世界多极化的根源是:( )
A.多个国际力量中心的形成
B.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C.美苏无力主导国际关系
D.第三世界在崛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多个国际力量中心的形成源于多个经济力量中心的形成,因此,根本上还是分析经济, A错误;一国经济力量的强弱从根本上决定了政治地位的高低。多极化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故B正确;C为外因,不是根本原因;D项的根源也在于经济力量的增强。故选B
点评:世界多极化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趋势: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