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我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最早是在
A.母系氏族社会
B.商朝时期
C.父系氏族社会
D.西周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河姆渡氏族时期种植水稻,半坡氏族种植粟,它们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国语·齐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根据文意判断,其中“钼、夷、斤”指的是
A.铁制农具
B.青铜武器
C.化学元素名称
D.奢侈消费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指恶金所铸钼、夷、斤是为“试诸壤土”,可以推知它们指的是铁制农具。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分别是中国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最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所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耕作方式的进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合。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点评:中国春秋战国以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由“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得知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其它是错误的,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产力的发展,即南方地区劳动力的补充以及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引进,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选D。ABC项都是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都不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这一根本性的原因处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材料和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