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十九世纪初,拿破仑领导法国打败普鲁士,有许多日耳曼人称赞他是“半个神、世界的灵魂”,也替法国祝福。但同时也有日耳曼学生组织“少年同志会”,提倡智育、体育,为祖国服务。这两种情形,彼此的关系是?
A.冲突,是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对立
B.冲突,是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对立
C.不冲突,都具有自由思想,倾向改革
D.不冲突,都具有保守思想,维持传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10分)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10分)
参考答案:
(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的两位先哲——孔子与柏拉图,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字眼,一个是“和谐”,一个是“美德”,这两个词分别代表了孔子和柏拉图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第二小问分别从维护等级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两个角度评述“礼”和“仁”的不同作用;第三小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主要从孔子和柏拉图所处环境的相似性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分别结合中国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古代雅典的社会特征进行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柏拉图提出要有节制之德的是
A.武士
B.农民和手工业者
C.哲学家
D.奴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柏拉图提出要有节制之德的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为了寻求智慧,他曾经到下列哪个地方向哪位学者求学?
A.斯塔吉拉学园苏格拉底
B.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
C.阿塔尔尼亚学园苏格拉底
D.吕克昂学园柏拉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求知,寻求智慧”,最贴切的是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其他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在其身后才产生深远影响。回答:
(1)他的思想在他所处的时代为什么遭到冷遇?
(2)他的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相一致的内容是什么?
(3)他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试结合史实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的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求,所以不被重视。
(2)中庸之道。
(3)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还是古代大教育家,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思想及其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注意培养自己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