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并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1934年林语堂《中国人》
材料二 “……这解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存在的原因——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方人文主义的异同点。谈谈中西方人文主义对中西社会制度的演变产生的影响。
2、判断题
(13分)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其实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
?
清回答:
(1)据图1,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3分)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2分)
(2)据图2,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2分)这一机制源自什么理论?(1分)
(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2分)本质上相同吗?(1分) 请说明判断的理由。(2分)
3、判断题 据新华网报道,201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今年11月12日至13日在夏威夷州檀香山举行。下列对APE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PEC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
B.APEC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中国于2001年成功举办了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APEC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重要表现
4、判断题 (25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
| 关键词
| 出现频次
| 所占比例
|
社会伦理观念
| 仁、礼、信
| 8234次
| 36.2%
|
法观念
| 法、刑
| 4648次
| 20.5%
|
财富观念
| 利、财、富
| 5395次
| 23.8%
|
公平公正观念
| 均、平
| 4427次
| 19.5%
|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1)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3分)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4分)
材料三?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变化
时间
| 户口制度具体规定
|
1958年
|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
? 1984年
| 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
1990年
| “农转非”政策放开,全国出现了大量集中性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
|
(3)据表格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
5、判断题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原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