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
A.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现在中国的发展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进行的,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的首要背景也是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是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也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极其相似;综合上述两点,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关税、进口配额和国际协定等形式出现的一系列报复性和防御性措施的出台。
——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前看·在路上》
材料二?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但它仍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美国就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材料三?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材料四?“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怎样的贸易政策?并分析其原因和后果。(3分) ?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4分) ?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世贸组织的主要宗旨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
参考答案:
(1)政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分)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1分)后果: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1分)
(2)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关贸总协定的规则不严密(贸易保护主义有空可钻);关贸总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4分)
(3)宗旨: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3分)作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分析,“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可知是贸易保护主义,原因结合罗斯福改革可知是经济危机的结果,后果从国际贸易角度分析。第二问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综合概括得出答案,材料二中文字“临时协定”“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说明关贸总协定存在一定,材料三中的世贸协定正好解决了关贸存在的问题。因此说明世贸组织成立十分必要。第三问依据材料四中的文字“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互惠和互利”“ 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贸组织的宗旨,世贸组织积极作用可以从成员国利益、世界贸易和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等方面概括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
A.美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完善?
B.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C.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国家加强了对私人生产的干预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入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有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的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等。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1929年,5%的美国人得到全部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人民大众不充分的购买力与那些拿高薪水、得高报酬的人的高水平的资本投资同时并存。20世纪20年代中,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6.4%,而消费品出来的增长率是2.8%。这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受阻;这种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资本投资。结果1929年6月到10月,工业生产指数从126下降到117,从而造成了促使这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的估计为1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多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大致相同。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数至少600多万;工会执行委员会估计,他们的成员中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完全没有工作,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交换的反常现象?(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929年的社会发展特征。(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问题。(2分)上述问题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6分)
(4)结合材料二、三的主要内容,说明两则材料间的关系。(4分)
参考答案:(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2)特征: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市场购买力低下;农业生产由繁荣转为衰退;股市崩溃加剧了工业萧条。
(3)工业生产衰退;工人失业严重。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了社会动荡;政府采取新对策以解决经济危机;
德日确立法西斯统治,不断对内镇压,对外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国际局势动荡。
(4)关系:低消费与高投资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引发了股市崩溃和工农业衰退,从而导致工人失业率剧增,因而材料间属于因果关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