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除了前已
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用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
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苏联以上态度表明( ? )
A.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B.苏联暂时放弃争霸世界的政策
C.苏联将重点转移到进行民用工业建筑上
D.苏联决定同
美国合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改革的共同点是( ? )
A.起因源于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B.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迫于国内外的压力半途而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61年8月24日:发生第一次枪击逃亡者事件,截至1989年,共有61人被边防哨兵枪杀。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万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1989年9月11日:成千上万的东德人借道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再次向西德逃亡,史称“公民大逃亡”。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格局角度简要分析柏林墙建立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评价“柏林墙倒塌”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雅尔塔体系为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美苏实力强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严重,形成冷战局面;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加剧冷战对峙,使欧洲局势进一步恶化。
(2)加速了德国的统一,有利于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冷战结束的标志之一,有利于缓和欧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推动了国际和平和民主力量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影响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
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
③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的作用?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问题:
(1)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