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8%;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 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鸦片贸易合法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辟市场,倾销工业品,材料也体现了这一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偈议。
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1900-1905年间铁路总体发展为三千二百哩,除全长201公里的京张铁路为本国修建外,其余铁路均为外国持有部分股权下所修建。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困难。(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状况。(4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尽管困难重重,我国铁路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发展,分析发展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迷信思想和愚昧落后观念的阻碍;资金困难;技术设备受到外国的控制。(4分)
(2)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为外国修筑和控制;铁路总里程少,铁路交通仍然处于落后状况。(4分)
(3)近代经济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资的进入客观上为铁路发展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思想观念逐步发生转变,各个阶层对铁路建设日益重视。(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总结出19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发展艰难的原因是:迷信思想和愚昧落后观念的阻碍;资金困难;同时近代科技革命成果未完全被中国人认可和接受也是重要原因。(2)材料二中文字说明19世纪末中国铁路主要为外国修筑和控制,铁路总里程少,铁路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处于落后状况。(3)结合所学可直接回答推动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近代经济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资的进入客观上为铁路发展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思想观念逐步发生转变,各个阶层对铁路建设日益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的出山与下列哪项制度相关联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体系的建构,因此排除D项.依据题干中“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可以判定答案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在孔子已远逝于我们两千余年的今天,“孔子热”成了一道鲜明的文化景观。
2005年9月28日,即孔子的诞辰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台湾孔孟学会等单位将联合举行“海峡两岸同祭孔”活动。此前的9月23日,孔子标准像在山东曲阜正式发布。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兴建、国学专家呼吁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人大代表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现代课堂开讲四书五经……
请完成:
(1)“国学专家呼吁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的根据主要是什么?
(2)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是谁?人大代表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3)对于“孔子热”的兴起,有人认为这代表了中国人向传统文化的回归,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4)今天,我们纪念孔子,但孔子的思想是否已远离了现代生活?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是私学的创办者;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他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文化教育下移。
(2)董仲舒。有一定的合理性。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具有永恒的意义和普遍价值。在我国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吸取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此观点片面。 “孔子热”不是完全向传统文化的回归,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为我所用。
(4)没有。如民本思想、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博大的教育思想等具有永恒的价值,与显得生活息息相关。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及其影响,试题有一定的思维力度,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和时事回答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同学在对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其寻找的下列论据中无法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没有中国的声音是极不正常的”
B.法国——“在欧洲事务安排上,我们无法保证都有美国人的位子”
C.非洲——“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享有与大国平等的地位”
D.日本——“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日渐走向联合的欧洲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经济强大的日本对自身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不满。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一种目标和追求,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无法取得与大国平等的地位的。故正确选项是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