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2、判断题 教育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后……学校以经学为教材,实行“尊孔读经”。
——《汉代的教育》
材料二?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以1636年哈佛学院的建立为开端。随后1693年美国南部建立了威廉·玛丽学院,1701年康涅狄格创办耶鲁学院。这三所最早的学院都以培养传教士为主要目标,完全照搬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体制。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设神、法、医等学科,而哈佛学院仅设神学科。如果从事医、法工作还需到英国留学。……这个时期共建九所学院,均为私立学校,收费高昂,只有少数富家子弟才有资格入学。……显然不敷需要,而且这九所学院均集中在东部城市,更是难以适应西部和南部各州的发展。
——刘建芳《试论教育改革在美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三?(伪满时期,五常县国民优吉小学)校长是个说了不算的中国人,副校长是个留着小胡、矮矮的、口气生硬的日本人。取消了国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每周就上日语、满语、算术、美术四门课程。日语课上,要求大家一律说日语,其中有专门的“建国精神”教育,主要就是灌输“日本亲善、共存共荣”思想……“朝会”上,全体师生要升伪满“国旗”,唱伪满“国歌”,面向东南日本东京皇宫方向给日本天皇敬礼……1935年5月2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为了报答其主子,访日归来后颁布了《回銮训民诏书》,要求国民必须与日本“一心一德”,每校一份。每周一都会有周会,校长会毕恭毕敬地把溥仪的诏书举过头顶捧出来,领着大家进行诵读。
——《殖民教育十四年?身心伤痛七十载》
(1)材料一中汉武帝时期学校教育为何“尊孔”?(2分)依据材料二,归纳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在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而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2分)
(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2分)
3、判断题 《清末民初中外进出口贸易入超比率示意图》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情况,变化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前后,政府倡导发展实业?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④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
②主张实施“大一统”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5、判断题 (14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它)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人自主自立的强调,二是对私人生活的尊重,三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要救一切相信的……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
社会物质基础
| 人物
| 代表作
| 核心观点
|
A
| 伏尔泰
| 《哲学通信》
| C
|
B
| 《论法的精神》
| 三权分立
|
卢梭
| 《社会契约论》
| 主权在民
|
材料四?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主要观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物质基础。(1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关于人的信仰的主要观点。(1分)
(3)填写材料三表格中ABC空缺的内容。(3分)
(4)运用材料一、二、三,论证材料四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