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其代表的社会阶层
A.要求回归“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政权选拔人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墨子思想的理解。史料的大意为要唯才是举,反对凭借富贵取得官职,突出了墨子提高小生产者的政治地位的愿望,故选B,排除D;而A是道家老子的观点,C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建国后文艺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是
A.文艺问题不能当作政治问题讨论
B.文艺必须根植于人民生活
C.文艺必须为党服务
D.文艺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实现四个现代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是一个是非颠倒的年代,许多中外非常优秀的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遭到查封。其中“修”是指
[? ]
A.西方的民主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D.苏联当时的主流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的广泛宣传
D、“文化大革命”的推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