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如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 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西汉时期反应儒学发展文物可以看出,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五经书影即能看出着一点;从讲学图可以看出,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反映了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因此②③④都正确,故选B。①项中 “唯一”二字材料体现不出来。
点评: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为了适应这一局面的需要,全国开办儒家学校,中央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培养儒生。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位于四川九寨沟一黄龙风景区(岷江上游)的“川主寺”是为了纪念对四川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有“四川主人”之誉的______。
A.孙叔敖
B.李冰
C.郑国
D.诸葛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孙叔敖、李冰、郑国三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孙叔敖主持兴办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附近,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郑国主持兴修引泾灌溉工程,总干渠西起仲山(在今陕西省)脚下的泾河,东注洛水。都与四川无关,可排除A、C。李冰在蜀任郡太守期间,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治理了岷江水患,奠定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地位,李冰由此被奉为“四川主人”。故答案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献记载
| 出处
|
孟春“毋覆巢,毋杀”
| 《礼记·月令》
|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 西汉《四时月令韶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 《唐律》
|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注:“衡”,即山衡,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和保护山泽等资源),任虞以泽事……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
|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
——编自陈业新《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重视和加快环境保护的认识。(15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体现封建国家重视农业的思想;以立法加强环保;受儒家礼仪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设置专门官职加强管理;根据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从内地到边疆都推行环境保护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10分)
(2)认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联系加强;全球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突出;(共6分)
可能性:西方各国政府主导力量的加强;9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出现;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民间环保运动的推动;(共6分)
环境保护的对策:经济发展应注重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应继承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生态保护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等。(3分)
(其它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考查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特点,依据材料一进行概括即可。从材料一中出处“《唐律》”“《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等信息可概括出以立法加强环保,封建国家重视农业的思想;从文献记载中“孟春毋覆巢,毋杀”“《礼记·月令》”等信息可归纳出受儒家礼仪文化的影响;从“《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可归纳出设置专门官职加强管理,根据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从“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可归纳出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2)认识可以先依据材料二来分析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重视和加快环境保护的原因,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角度来分析即刻,必要性紧扣材料二中的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联系加强,全球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突出;可能性从材料二中“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可归纳出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民间环保运动的推动,从“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可归纳出西方各国政府主导力量的加强,从“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9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出现其次可以从材料一、二中环境保护的做法谈谈对当今我国环境保护的启示即可,如经济发展应注重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应继承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生态保护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历史文献最能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人严有禧在其《漱华随笔》中记载了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者致词,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这表明?(?)
①受西方文明影响,中国婚俗发生较大变化?②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③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较大程度提高?④民间请求缔结婚姻有严格的礼节和礼仪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