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
材料二: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高考——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2)材料二中的“法律”指的是罗马法中的哪部分内容?(1分)简述罗马法与近代法学之间的关系。(2分)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材料三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分)

(4)图1所示的文献是在由哪一机构颁布的?(1分)图2所示的文
献它体现了哪两大原则?(4分)
2、判断题 读《欧洲共同体》图,其中不属于欧共体首创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判断题 服饰是社会变迁的特殊载体,对下表理解最准确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50年服装发展简表
时间
| 服装的主要颜色和用料
| 主要服装
| 特点变化
|
温馨的50年代
| 蓝、灰、黑、土布
| 列宁装、布拉吉
| ?
|
革命的60年代
| 绿、卡其布
| 军装
| 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着消费
|
初醒的70年代
| 颜色搭配有对比,棉布、条绒
| 军装 喇叭裤开始流行
|
开放后的80年代
| 多种颜色搭配, 多种布料
| 旗袍、西装、 两用衫、裙子
| 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的衣着消费
|
五彩缤纷的90年代
| 颜色可以任意搭配, 各种高档服装面料
| 服装种类繁多
| 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的衣着消费
|
A.政治变革对服饰没有明显影响
B.经济发展是服饰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服饰变化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
D.服饰变化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演变
4、判断题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如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新中国建立之后则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这一变化主要表明了(? )
A.民国时期的传统节日得到完整的保留
B.新中国建立后传统节日彻底被改变
C.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
D.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5、判断题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