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科研领域容许不同的学术争论,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不同的学派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故选A。其他各项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的理解双百方针的内容。在文化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则是集中在政治主张上。与此相关的是双百方针的成就和它的曲折发展也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片展,展览内容按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5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封面
B.某村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现场
C.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内容片段
D.颁行《民事诉讼法》消息的报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否定式比较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和历史思维的比较能力。依据“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台湾都设立特别行政区、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不同的是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而台湾则可以保留怎自己的军队。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2
B.31
C.73
D.19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克己复礼”的含义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西周之“礼”,也就是等级制度,认为“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所以被历代统治者重视,而主张“仁政”的是孟子,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克己复礼”的本质内涵,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