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以上均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战后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8分)
(2)联系材料分析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3)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产生了哪些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背景: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8 分)
(2)联合的欧洲、日本。 影响:冲击两级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8 分)
(3)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4 分)
本题解析:
(1)问考查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及条件。材料一美国希望建立“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反映了美国的霸权政策。结合战后的国际背景可知,战后资本主义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考查多个力量中心崛起的原因及影响,结合材料 “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指的是美国在经济领域面临来自其盟友欧洲和日本的竞争和挑战。多个经济力量中心崛起,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
(3)考查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①雅尔塔体制;②“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④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②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③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47年马歇尔发表声明,“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行到我们的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即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爱的同意。”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A.扩大了美国与西欧的矛盾
B.阻碍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C.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
D.成为了“冷战”开始的标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行到我们的援助。”“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说明该计划加速欧洲国家的分裂,故本题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各国领海以外的海洋上应有绝对的航行自由,在和平时期及战时均然。”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战略意图是
A.维护各国在公海的利益
B.增强美国在公海的势力增强
C.维护英国在海上霸主地位
D.遏制德国军事势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提到“一超多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等关键词。他们的研究课题应是
A.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两极格局的瓦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A题干不只反映经济方面,排除;B中只有“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反映第三世界的崛起,排除;D与题干无关,两极格局的瓦解是苏联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两极格局的解体和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对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是
①有利于第三世界振兴民族经济?②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③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④有利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是全面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两极格局解体和多极化的积极影响,和平与发展是历史主题,因此四个方面都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