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2年,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
B.通过发电报与家人联系
C.观看国产有声电影
D.利用火车运输物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观察下列图片。

《老建筑与它的百年邻居——上海徐家汇掠影》
问题:从上面图片中可以看到和汲取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A:大片的农田、稀疏的建筑、教堂(或西式建筑)、小路……以农业为主,但已可看到西方的影响:B:现代化的建筑群、灯光(或夜景)和道路,保留着原先的教堂(或西式建筑)……呈现繁荣景象。A——B:跨时代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特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临时政府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等陋习。联系本题“失去辫子”等情况出现,应在辛亥革命时期,本题选B项。
考点: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迁
点评: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时代背景),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 ]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粮补机补肥补补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从总统府徐徐落下,升起了红旗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