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曾广泛流行的顺口溜反映的生产情景出现于
A.土地改革之前
B.土地改革时期
C.人民公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民公社制度的特点是一大(规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实际上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拨)。其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与材料信息最符合。
考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三面红旗”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的
[?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料一 1926年,前香港总督全文泰在其题为《香港之将来》的演讲词中强调“香港是英国在华的宝贵财产”。认定香港的前途取决于英国的海空军事实力。并预言,“如果在本世纪之末,新界之租借随便让其满期(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即‘新界’,租期99年)。我们切勿以为可以回复到一八九八年以前的情形。”他认为“香港与新界现已成为不能分解的整体了。……故新界必须如香港一样永远属于英国,否则连香港本身将来亦必须交中国”,因此他建议英国政府应趁国民党政府“纷扰无能”之机,“使中国能够很光荣地同意永远割让新界与英国。”
——据《一份殖民主义者的自供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结成战时盟友。受美国政策影响,1942年10月英国决定就在华治外法权和有关其他特权问题与中国政府重开谈判,以求签订公平合理的新条约但在英国提交的草案中未涉及九龙新界租借地问题。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认为,英国如开归还殖民先河,将失去大部分土地,对英帝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因而主张英国拒绝放弃,此建议获得战时内阁和丘吉尔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甚至不惜牺牲新约。……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政府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回香港。
——据陈晋文《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
材料三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近代以来,英国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强占了我国的香港地区。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前香港总督全文泰足如何看待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香港问题姚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以,分析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未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什么“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并分析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认为:《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继续有效,永远割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修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对九龙半岛的租占应改为永久割占。
(2)主要原因:中国的实力与英国仍有差距;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英国拒绝交还;美国的干涉。
(3)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英国无力同强大的中国抗衡;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得到中国人民和香港人民的大力拥护,英国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破产。影响:为香港回归奠定了政治的基础,推动了澳门的回归,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巨大威力,对促进台湾的和平统一也起了积极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产生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