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二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5分)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6分)
参考答案:(1)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体现了大一统思想,“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体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体现了分权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 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即汉武帝时期、明清之际、近代维新变法时期。
点评:儒学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及原因
1)、春秋战国:儒家思想被冷落
2)、秦朝:儒家思想遭压制
3)、汉代:儒家思想享“独尊”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出现危机
5):宋明:理学确立统治地位
6)、明清:儒家思想遭批判
7)、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8)、新文化运动: 儒家思想受抨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方面应着力于
A.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
B.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D.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经济一体化的大前提下,为了保证经济一体化的更好进行,需要建立起一套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②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
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元旦,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21世纪初两岸基本实现“三通”;20世纪九十年代两岸建立了对话机制;1992年达成了“一个中国”共识。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对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事,有人认为是一种错误,其实,孙中山当时也别无选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你同意的是
①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和财政上陷入了极度困境?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对革命派发动进攻??
③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声明他赞成共和??????
④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受到列强的军事威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材料一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材料二 美国人民称颂华盛顿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也是第一人”。
材料三

请完成:
(1)材料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除“平定三藩之乱”外还有哪些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举措?(5分)
(2)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3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华盛顿一生的主要功绩(3分)
(4)康熙帝时,历史天空中折射着落日的余辉,几乎同一时期华盛顿却以利剑划破了沉重和黑暗的黎明。试分析其后东西方历史发展的走向出现怎样的差异?谈谈你对“余辉”和“黎明”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观点:康熙帝尊重科学,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统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