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五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所以该题目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计划向市场的历程,也可理解到南方谈话的意义,体现了马克思实事求是思想的应用。中国的市场经济抛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但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改革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C不符合史实,故选C。
点评:本题是否定选择,通过材料正确理解选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考查其影响,还可以与苏联等国的经济改革比较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管理模式 ②克服平均主义 ③解放生产力 ④全面改变所有制性质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中国改革重任的中心,中国快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材料中政府定价比重的急速下降即是这一经济转轨的重要结果,答案选C,A项发生在1978年, B项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D项与经济转轨无关。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什么内容直接相关 [???? ]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