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这段材料反映了秦朝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材料中“为之郡邑”、“为守宰”是主要信息点。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A.傩戏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因此选C .
发展:
考点:中国古代文化
点评:京剧的形成和发展:(1)背景: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2)萌芽: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3)形成: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京剧形成了。(4)走向成熟:同治、光绪年间,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后又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并成为中国的国粹这一。(5)走向世界:民国以来逐渐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下图?唐朝的政制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明史》卷72《职宫志》
材料五?(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1)材料一显示,汉代丞相有何特点?(2分)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1分)较之材料一,唐朝相权有何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三、四,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2分)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五所反映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2分)你怎样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分)
(4)以上中枢权力结构的变化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参考答案:
(1)位高权重。(2分)三省六部制(1分)相权被分割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沿革过程的理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丞相者,朕之股肱”说明汉朝丞相位高权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的图示“三省、六部”可以判断是三省六部制。第三小问实质问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考查对明朝加强君权的背景及措施的理解。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归纳为相权威胁皇权。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回答: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
(3)考查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如明朝废除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以分析得出此时门第高低把持了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AB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C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官僚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