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世纪的西欧流行着一则规矩:“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即指封臣和封君之间没有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封臣,不能管辖封臣的封臣。这种形式类似于我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封臣”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当时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进一步可知,这类似于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明显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
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
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
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军机处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由此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执掌国政,又掌管家务,是一个官职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解读题干材料信息“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上下等级尊卑关系,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上下等级尊卑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唐太宗的是
A.善于纳谏
B.重用贤能
C.轻徭薄赋
D.唐由盛转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唐太宗李世民在统治过程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完善了一系列制度,终于促成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其在位期间唐朝国力处于急速上升时期,D项叙述不符史实,答案为D。
考点: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治国方略是否全面掌握,即是史实方面的考查,也是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