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 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
参考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材料中文字“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说明儒学对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和长幼等关系有可取之处,从而说明对维护等级关系的作用。第(2)中第一小问要依据材料,找准关键词来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材料中“《春秋》大一统者”说明是“春秋大一统”,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说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维护统治角度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中“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说明作者对君主专制不满,从而概括出答案,分析此种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可以从明清时期产生的经济新现象来作答。第(4)问第一小问要根据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演变要分阶段进行解读,历史时期可以从春秋战国、西汉、宋明和明清几个时期进行概括。分析原因要从统治阶级和儒家思想自身特点去综合概括。
·宋明理学·理学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国国旗的演变是美国大国崛起的一个缩影,它由最初的13条13星演变成今天的13条52星的过程,反映了美国?(?)
A.政党政治的变化过程
B.对外政策的演变过程
C.领土扩张的过程
D.民族关系的演变过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国旗星条所代表的含义。美国刚刚独立时其领土范围只包括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州。此后伴随着美国领土的拓展,每增加一州,就增加一星。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5分)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种城市用地需求的递增,城市房地产业发展速度势必加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以后,伦敦出现了改善住房的团体。……致力于为工人建造康价住房;但收效甚微。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了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姿发起的“模范住宅”运动。由于在伦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房屋,而且工人也负担 不起,因而他们大约同时开始建造成排的杂院房屋。……从1860年开始,英国政府共制定和实施了托雷斯法、克罗斯法…...1880年议会修改并
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后,工厂数量迅速增加,农村人口大量涌人城市。(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得工厂纷纷建立,使得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压力大增,保障困难。未解决这一问题,民间从材料“致力于为工人建造廉价住房;但收效甚微。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了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娄发起的‘模范住宅’运动”可以看出致力于建立廉价住房和模范住宅,政府则是“英国政府共制定和实施了托雷斯法、克罗斯法……1890年议会修改并通过了新的《工人阶级往房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调用已学知识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上海房地产在40年代得到很大的发展,原因是40年代上海开埠通商,太平天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是由于战乱的影响。从材料“到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可以看出这是由于地主、官僚和富商也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知识运用的能力,材料三说的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盲目的房地产投资和分期付款造成的市场的虚假繁荣。第二问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史料研习: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完成:(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3分? )
(1)文中
参考答案:
(一)史料研习:(1)“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一)这一题考查对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的理解和运用。史料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史料解释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不能有预先的设定,必须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发生时候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历史评价是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有立场,有主观性。明确了这几个概念的含义,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了。
(二) 理论指导:这一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与迁移能力。题目要求写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关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只要知识掌握较熟练,答案自然就得出来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 问题研讨:“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题目要求结合“文革”的教训来谈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应该从民主建设历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以及民主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角度来回答。所以可以回答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要反对个人崇拜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西汉前期,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 ① 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② 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很强大 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学生应把材料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材料中反映出的情况正好与西汉前期的政治状况是一致的。西汉前期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所以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而到汉武帝时期这一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所以不存在“地方割据势力仍很强大”故正确答案中应排除②;材料中的“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说明了西汉前期的思想很活跃,故 ①应选择;同时针对“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这种情况,董仲舒认为不利于中央集权,因而主张加强对思想的统一,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故③应选;董仲舒的这种主张明显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故④应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