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D.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十年建设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使工农业、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积极性。本题考查的就是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如何对待人性态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 “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西方宗教改革提倡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ABD;因此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齐语》
材料二:春以萸振族(军队),秋以弥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
材料三: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
材料四: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
(2)据材料二,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据材料四,说明管仲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1)在整顿旧制的基础上改革内政。
(2)改革军制,整
本题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这实质上是对内政的改革。回答第(2)问,要充分理解材料二的内容。材料二叙述的是管仲对军政的改革,通过改革,士兵的内聚力增强。材料三中的“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了破坏,“散寒烟”说明分封制度遭到冲击。材料四反映出管仲改革取得的成效,说明管仲改革对齐桓公称霸天下起到的作用及其改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
参考答案:
(1)设立太学;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在各郡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可知汉代设立太学,结合所学关于太学的相关知识,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依据材料中“则英俊宜可得矣”、“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并结合所学知识,设立太学的目的是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
(2)依据材料中“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以让人认识自己的美德。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教育的目的进行分析,苏格拉底的教育观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服务于社会;材料一的教育思想是为维护统治者的政治统治而服务。
(3)依据材料中“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材料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出处“意大利 弗吉里奥(1349—1420)”,可以看出当时处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背景回答问题,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教会思想束缚;中世纪教育为基督教会所控制,教育处于宗教神学的桎梏之下;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思潮影响。
(4)依据材料中“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是坚持国民民主精神教育;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由此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内容上抛弃旧有的封建伦理纲常、儒家经书,教学内容全面,注重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
C.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合作工厂”指的是公私合营工厂,“私营工厂”指的是不符合当时社会主义改造潮流的小私营企业。毛泽东主张让其合法化, 这在毛泽东看来是“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讲话表明,公私合营后的合作工厂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管理,工厂生产质量下降,意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太快,需要实行中国式的“新经济政策”,进而对苏联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持怀疑态度,这体现出毛泽东在实践中的实事求是态度。由此可知,C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经完成,A项的“加大”明显错误。B项中说“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错误,事实上是斯大林。D项中的“限制国营经济发展”错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