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注意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由于外国的侵略加剧,引发了失业问题,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推动了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A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林则徐等人新思想的萌发是受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直接刺激,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开展,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林则徐、姚子青、邓世昌、彭德怀
B.徐骧、姚子青、邓世昌、彭德怀
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D.徐骧、谢晋元、左宝贵、彭德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方框中的描述,结合所学知识从大家比较熟悉的入手,很容易判断。如,甲是徐骧,排除A和C,丙是邓世昌,再排除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个重大历史事件放到一起分析比较,前两个都是政治运动而不属于文化领域,A项表述不符。同样,C项表述的是经济领域的变化,与题干前两个事件的政治性质也不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要求在政治领域进行变革,D项描述不符,所以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该两国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两国指的是法国和美国 ②清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③材料史实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 ④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