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朝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蔡上司《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问题:
(1)列举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8分)
(2)从察举制度的名目来看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这种制度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什么后果?(6分)
(3)根据材料,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科举制度下也有许多科目,为什么“唐朝进士科特盛”? (6分)
(4)简要评论材料三的观点。(8分)
参考答案:
(1)先秦时期实行世官制度,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1)本问是古代历史上各朝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历程,分别写出即可,包括世袭、察举、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2)在材料中的信息是“孝廉”“ 才学出众”可以总结出。察举制度主要是依靠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方法,可能造成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3)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唐朝科举取士繁盛结合当时的国家环境和政策来回答即可。(4)材料三主要是讲述的是科举制度的弊端,结合历史所学进行论述即可,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17年,吴虞说:“商君、李斯破坏封建之际,吾国本有由宗法社会转成军国社会之机。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这一观点认为宗法观念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古代变法的价值
D.阻碍了民族思想文化创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作者认为虽然李斯与商鞅的改革使中国有过脱离宗法束缚的机会,但最终还是没能脱离,所以A项错误。B项为无关项,与材料无关。C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合,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
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大多与天子存在血缘关系,而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与天子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BCD三项是两者的相同点,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藩镇割据;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元代实行一省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度,A正确;唐朝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正确;元代在中央设置中书省,D正确。说法不正确的应该是C项。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的是宰相的军权,分割行政权的应该是参知政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