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灭洋”虽触及了救亡的时代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具有爱国主义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与“大清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所对应的同盟会纲领的内容,主张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具有反封建,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口号,发生在1924-1927年,高潮是北伐战争,具有反帝反封建。但是题干要求是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应该是C。因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属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温家宝总理曾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
B.第二次鸦片战争——反割台斗争
C.《马关条约》——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这是符合史实的,故正确;B.第二次鸦片战争——反割台斗争,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反割台斗争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才掀起的;C.《马关 条约》——黄海海战,这是符合史实的;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也是符合史实的。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近代列强的侵华
点评:近代列强侵华要注意其阶段性特点。
阶段
国家
目的
手段
列强关系
与清关系
对人民
侵略范围
结果影响
一
次工
革
英法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满足工业革命要求,寻求原料和市场
军事征服;签定不平等条约
以勾结为主,英国主导
从对抗到合好
镇压三元里抗争、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初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
次工
革
新增日德等新兴列强
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瓜分世界
军事征服、租借地、势力范围、不平的条约
以争夺为主,以勾结为辅
以华治华,把清朝沦为殖民工具
镇压破坏辛亥革命
深入内陆,瓜分狂潮
列强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起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是由战略的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故选B。A项是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进攻;C项是战略决战;D项是解放战争的后期进行的。都不符合题意。
点评: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转折意义的重要事件。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从此,解放战争迅猛发展,经过三大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双十协定》的签订、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等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遵义会议之所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
C.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与政策问题
D.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遵义会议前,中共的重要会议和决策是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帮助下进行的。遵义会议上,中共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与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