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开始了纠正“左倾”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 ???D 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自然灾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因此1960年中共提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八字方针,至1962年底中国经济发展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故答案选C。
点评: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回顾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许多教训存在,尤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深刻教训发人深省。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
A 中美关系缓和???????????????????????? B 中日关系正常化???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国与美国同为世界性大国,中美关系缓和为70年代中国外交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并在美国带动下,国际外交舞台上引起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因此可说是关键所在。故选A。C只能说明中国的国际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不能说中国国际形势就有所改善。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50年代中国外交的一项基本原则,有利于改善国际关系但不能成为70年代改变时局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4分)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中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此前我们曾留下过多少不同的“第一课”。不同的第一课折射出不同时代观、价值观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建国初期,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样,语文教科书也打下了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语文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肓的突出特点,说明其时代背景。(4分)
材料二? 1958年伴随“大跃进”的形
参考答案:
(1)“苏式标准(模式)”、鲜明的政治色彩;时代背景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新中国以来的教育发展为主题,考查阅读材料,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可知其具有“苏式标准(模式)”的特点,以及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时代背景可以结合新中国成立及相关的内政外交方面归纳即可。第(2)问,解题时需要抓住“1958年”,联系时代背景,在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原因需要从主客观方面归纳,如“左” 倾错误、经济建设的迫切性、建国初期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等。第(3)问,解题时需要结合“1978年”的历史背景去归纳,从“两个凡是”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逐步融入世界;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教育的变迁与时代性的关系归纳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的时代是???????????????????????????????????????????????????(???)

A.20世纪50年代
B.20 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什么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包含时间)?????????????????????????????。
参考答案: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在南斯拉夫、埃及和印度三国领导人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