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革命的核心内容是 [???? ]
A.进行合作抗日
B.开展土地革命
C.探索革命道路
D.进行根据地建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实施“预备立宪”。下列对“预备立宪”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与戊戌变法追求的政体形式相同
B.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相同
C.反映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背离
D.是企图消除革命的政治骗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清末预备立宪主张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和维新派追求的政体类似;预备立宪主张改变原来的政治制度,建立议会和内阁,这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明显不同,故选B;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实践表明,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因此ACD项错误。
点评:清朝末年,民族危机加速,中国国内的反清运动此起彼伏,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清政府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8年出台了《钦定宪法大纲》,事实证明,清末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经历了由“政治精英”主导到“平民革命”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始于
A.井冈山斗争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政治精英”“平民革命”的准确理解,“政治精英”指的是类似于“辛亥革命”的不发动人民群众,由少数人发动的战争,而“平民革命” 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运动,A、C、D均属于“平民革命”,但题干中要求“始于”,因此国民大革命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恩格斯在甲午战争进行时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你认为“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将导致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从而使得中国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完全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租佃暂行条例》19条,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社会结构
B.以法律确认农民土地所有权
C.改造乡村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D.减轻农民负担刺激生产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国民政府对地租进行限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等信息可知这一规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生产发展,故D项正确; A、B两项表述明显有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这一规定效果,故C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