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下列选项体现了“求同”的是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B.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平衡国际战略力量
2、判断题 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一文中称:“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主■(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符合中国大众的要求
3、判断题 有人把中国与全球化比喻为一对欢喜冤家,从被动参与、抵制反对到积极融入,悲与喜均对中国与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仅在山东境内就有青岛和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被迫开埠以后,烟台港就有英国福开森等公司开辟多条新的国际航线,一位英国人在《1865年烟台贸易报告》中写到:“将近?30年来,它和渤海湾的其他几个港口一起,成为欧洲与中国商品的巨大贸易中心。”通过进出口贸易,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尤以仁德洋行、士美洋行等为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开埠后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当时有一种说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人俱乐部”。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所谓“死敌””。……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这一定,就是三十年。
材料三

——摘自2010年11月18日新闻网
请回答:
(1)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的扩张,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中国抵制参加关贸总协定的表格填充。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因素分析2011——2003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5、判断题 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