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自20世纪30年代起,大家对国联不再抱有希望。在1936年至1940年期间,共有十二个国家宣布与国联断绝关系,国联已经名存实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A.国联纵容法西斯侵略
B.这些国家与法西斯关系密切
C.美国退出了国联
D.法西斯的欺骗宣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的文章中倡导在中国实行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三权分立制
D.君民共主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梁启超在《变法通议》的文章中倡导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世纪末,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事件是
A.开办万木草堂
B.成立保国会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公车上书使维新运动有了实质的行动,由思想宣传转化为政治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公元前588年是梭伦执政时期。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问题,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同时,他还制定法律,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并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城,授予他们公民权。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
点评:关于梭伦改革的内容,不仅要注意其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更需要着重注意哪些措施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组织”、“纪律”、“政治”、“革命”、“申请”、“解决”、“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就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的西学东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不断增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故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与西学有关的“日本新词”迅速传入中国。故选C。ABD仅是原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
考点:明治维新的影响
点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学习日本的自强的经验,成为当时国人的主要思潮之一,因此到日本留学的人员明显增多,和日本有关的一些新词都被引进来。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