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法家的观点往往与儒家针锋相对,下列主张是法家思想的是
A.性善论
B.依法治国
C.性恶论
D.以德治民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5分)
材料三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4分)
材料四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何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对于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你有何认识?(6分)
参考答案:(18分)(1)观点: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李贽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例如,“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变化指的是明朝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毕竟一定思想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李贽也被称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异端。仅仅是使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因为当时自然经济仍然是根深蒂固的。
(2)材料一是很明显的在贬低孔子,而材料二恰恰相反是在高度推崇孔子。而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是因为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当然,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畅,伏尔泰也对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认知偏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指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跪着^造**。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仅仅是要回答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一定要从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特别要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的角度来进行解答。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的史实可以举例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而对于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的认识主要包括实的历史与书本上的历史(人们记载的历史)存在着主观的偏差,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等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学地位发生的变化;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孔子周游列国10多年,但备受冷落的根本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受其他学派打击
C.孔子来源:91考试网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时期,当时诸侯争霸,彼此攻伐,各诸侯国都想争当霸主,所以有关满足诸侯国争霸的要求的学说和思想家才受欢迎,而孔子的主张不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边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备选项的内容A D两项强调的是人与人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B项强调人自身关系的和谐符合题意,C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点评:本题主要涉及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考查,高考的考查角度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涵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民本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异同比较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中精华的继承。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