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关于北京孔庙的“万世师表”匾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匾额的题写者有可能是秦始皇
B.体现了题写者对孔子的尊崇
C.反映了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尊重
D.对儒家文化的传承有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3年1月6日,美国举行了前总统尼克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尼克松的长女帕特里夏认为,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倡导自由、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材料中尼克松“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的做法
A.宣告美国对华孤立政策破产
B.助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C.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尼克松访华前的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宣告美国对华孤立政策破产,AB两项错误;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是1979年,C项错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
A.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D.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前者的观点为“气学说”:“气”生万物,属于唯物主义;后者的观点为心学的“心即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守仁“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守仁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守仁认为
A.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
B.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
C.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
D.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可以看出,王守仁认为至善在于人的心中,是有个人决定的。故选C。A项错误,朱熹和王守仁的区别在于方法论上,在世界观上二者是相同的;B项是朱熹的观点;D项是迷惑项,无意义。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中的剪辫情形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片型选择题,关键是将历史图片所包含的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260多年的统治,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反映在社会生活面貌上,人们纷纷剪去清朝的标志——长辫子。A、B时期不可能,D时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故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