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焦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城市。采取这一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是
A.冲垮长江以北各战区国民党军防御体系
B.农村中心革命道路取得决定性胜利
C.推翻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礼炮声中诞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是农村中心革命道路取得决定性胜利,所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B正确,C是1949年4月D是1949年10月1日A是渡江战役,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称:“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殿充满了妃妾。”?这则材料反映出洪秀全 [???? ]
A.主张在中国全面复兴西方基督教?????????
B.想打倒列强,恢复中华民族的自由
C.企图建立新朝代而非新国家或新社会?????
D.对于社会革命也是十分积极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胡适曾提出“五鬼闹中华”之说,认为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五鬼”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梁漱溟等人认为中国的仇敌是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毛泽东后来将这三者概括为“三座大山”。这场争论在政治上的本质意义在于探索认识
A.中国落后的根源
B.学者的阶级立场
C.教育的重要性
D.改造国家的根本途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理解这场争论的时代背景,从政治角度入手,抓住三者的共性,归纳本质意义。胡适、梁漱溟和毛泽东都是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无论“五鬼闹中华”,还是三座大山也好,都是在分析中国落后的根源,探索救国之道,故D项正确;A项迷惑性强,须注意的这并不是本质的意义;五鬼闹中华与三座大山等说法,与学者的阶级立场不同有关,也有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B项不属于意义,C项仅是胡适对“五鬼”的认识,不是两个观点的共性,故BC项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甲午战争后,日本长期占据了中国的
A.辽东半岛
B.山东半岛
C.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D.海南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甲午战后,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因此这些岛屿被日本长期占据。故选C。三国干涉还辽后,辽东半岛归还中国;B项是在一战期间被日本占领;D项是在二战时被日本占领。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割台湾岛给日本,允许投资设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获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在该条约签订后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往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扎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歧视
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反映了该条约的屈辱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