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朝蔡澄在《鸡窗丛话》中写道:“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刻选诗或杜诗韩文二三句,字形反、不知何用。识者日:此名书范,宋太宗(976-997)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北宋初年非常重视科技成果推广
B.宋代娱乐场所中已注重科技普及
C.铜活字技术在北宋就已经发明了
D.宋朝之后活字印刷术得到新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古铜方二三寸,刻选,字形反、不知何用。识者日:此名书范,颁行天下”说明活字印刷得到普及,故本题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印度的科技成就是(?)
A.雕版印刷
B.制成火药的配方
C.纺织技术
D.十进位记数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朝中印科技文化交流,答案为D。雕版印刷是隋唐时期重要的科技成果,但没有传入印度,B、C同样没有传到印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 ]
A.中国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的关键信息是:赵宋之世。《搜神记》作者是干宝,东晋文人,不是宋朝,所以这个可以排除。 考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部网络架空小说中曾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过去,正在室内与大物理学家牛顿闲谈,天色渐晚,牛顿起身拉亮了身边的台灯……”由此可知[???? ]
A.小说作者出现了低级错误,他并不了解历史
B.牛顿已经发明了电灯
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