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5分)粮食是生存之本,粮食供应是城市的生存命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城市主要是取得自治权的“平民”生活区,他们与乡村之间没有形成贡赋关系。较大城市的粮食供应除了依赖近郊农村粮食供应之外,还需要依靠“长途贸易”来提供,即商人从集市或远距离的粮食产地收购粮食,通过水路运往城市。在城市内部,城市当局为保证市民生活的需要,对粮食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如:对城市的粮食准入实行垄断管制,防止个别商人操控粮食市场,哄抬粮价。西欧农民的粮食不能直接在城市销售,必须先卖给粮食商和批发商
2、判断题 数据记载:“元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3、判断题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
A
4、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引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徽商谚语“钱,采也,采有源方有流,狡诈生财者,自塞其源也,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自当广开财源。”?
——引自《徽商的智慧》
材料三?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责,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
——《张謇
5、判断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征收工商税费,减轻农民负担
B.实行农商并举,促进经济发展
C.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