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3年10月13日,“荀子思想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荀子思想的地位、作用及其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探讨的内容不包括
A.“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
B.“学不可以已”的教育思想
C.“礼为民生”的民本思想
D.“万物皆生于两”的哲学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主张的准确记忆与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提出的隆礼重法、王霸并用的治国模式;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学不可以已”即学习知识来不得丝毫间断或停止;同时提出了“礼为民生”的民本思想。据此ABC均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而“万物皆生于两” 是李贽的哲学思想,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监察体制的完善
D.建筑艺术的进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谤木”由供人民写谏言到成为“华饰屋之外表”,仅仅成为一种王权的象征,反映的是监督体制的缺失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故选B。A项说法错误,这一变化并未体现出选官制度的内容来;C项错误,在皇权专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监察制度逐渐的缺失;D项与材料无关。
点评:皇权的不断加强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的发展趋势,此外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还有一个趋势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与之相关的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措施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措施也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文革的时间是1966——1976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
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3分)。
(2)从韩非子到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分)
(3)分析材料三中核心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1)核心思想:材料一:实行君主专制。(2分)材料二:提出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当代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变化情况,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世界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
B.美、日、欧之间竞争激烈
C.西欧到欧盟体现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D.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题是和平与稳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在图中无从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