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保卫莫斯科!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等是苏联第二代领导核心,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季诺维耶夫则将新经济政策解释为“有条件的新经济政策”,即: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64年10月13日,赫鲁晓夫被自己的同事赶下台。他没有抗争,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之间的关系,领导作风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难道有谁能设想,我们能向斯大林说:我们不想要他,并建议他辞职
参考答案:(1)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实行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从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四个方面概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从斯大林、季诺维耶夫等人对新经济政策的看法分析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
(2)注意材料信息“我们之间的关系,领导作风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谈话可以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这是我的功绩。”,再结合所学知识,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进行回答。
(3)注意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积极: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强国。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④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弊端: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②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再根据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成败得失分析启示。
点评:本专题是现代史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从考查题型上看,近几年考查多数是材料式选择题,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等。从题目的难易程度看,由于本专题专用名词、概念较多,题目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所学及材料“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可知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利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让步)发展生产力,以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
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博客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文章中,涉及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D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各个选项,C项所述错误,因为俄国革命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二月革命,它推翻的沙皇专制统治,革命后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情况,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无能和反动,1917年又爆发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以C项所述不符合史实,答案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上主要考查学生对选项提到的各项史实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考查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