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提炼商鞅变法的措施。(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则材料中“务本”思想的区别。(6分)分别指出上述“务本”思想所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什伍连坐;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等信息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措施是什伍连坐;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2)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做为指导思想,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劝课农桑,戒奢从简。(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和唐代宗的思想都是重视农业,但是商鞅主张用严刑峻法管理国家,而唐太宗主张以民为本。二者的思想产生的影响可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和唐太宗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说明商鞅变法主张
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B.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C.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
D.确立土地私有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法令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这是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选C。
点评: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多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不再以山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人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山口。
材料二? (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人小授予宫爵。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呷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两个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3分)
(3)比较雅典和秦朝政治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3分)
本题解析:(1)在材料上找详细点
(2)读懂材料,找关键词。
(3)注意双方对各自国家的影响。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B.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鲜卑族拓拔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教材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10分)
材料三
??????
图一孝文帝着汉服出行图????????????图二? 19世纪末一日本男子
(2)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社会发展落后。(1分)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
本题解析:第一问通过中日之间的对比思考二者改革的共同原因及措施。第二问考查了二者改革的本质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