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2年,孙中山感叹到:“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此处的“报纸”主要是指[????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国闻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蒋介石密电:“徐州李长官、李副长官并转所属各总司令、各军团长、各军、师长: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庄胜利足为表征。”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第二期抗战开始”表明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
B.中国军队采用了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式
C.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台儿庄战役创下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台庄胜利足为表征”是指国民党在徐州会战中取得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才进入相持阶段,A说法错误,B项正确揭示了此次会战的特点并在材料中明确指出,C台儿庄战役仅为国民党抗战以来的第一场重大胜利,但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台儿庄战役为国民党独自指挥中共并未参与,答案选B。
点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同日寇展开了浴血奋战,取得了几次比较辉煌的胜利战役,其中中共领导组织的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是最突出的事例,国民党方面是台儿庄大捷,对此学生必须牢记,尤其是百团大战的战争特点是高考中的常考对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知识点。结合材料“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判断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可知选B。A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C项是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D项指渡江战役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②中国社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