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令“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项中同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
①黎庶②苍生③优伶④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特殊的公共权力”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秦朝、隋唐、元朝在中央设立了哪些官职或机构?(3分)
(2)明、清两朝的中央机构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什么?(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有何特征?(1分)
3、判断题 根据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英国:(???)
A.承认了爱尔兰南部享有自治权
B.放松了对自治领的政治控制
C.削弱了与自治领的经济联系
D.允许各自治领脱离英帝国
4、判断题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原因不包括(???)
A.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B.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帝国主义国家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
5、判断题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邓小平提出了
A.对内改革
B.一国两制
C.创办特区
D.对外开放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