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东汉开始出现的纸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东汉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纸张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
点评:因社会的需要,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与此相关的四大发明其他各项的具体情况和传播的情况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
B.丝帛
C.竹木简
D.植物纤维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著作,当时“书”的材质为竹木简,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宋钱康功《植杖闲谈》等记载:“温州作蠲纸,洁白紧滑,大略类高丽纸。东南出纸最多,此当为第一,乌程由拳皆其下。吴越(907—978)钱氏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云。”“然所产少,至和以来方入贡。权贵求索寝广,而纸户已不能胜矣。”据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温州地区至少在宋代以前已成为蠲纸产地
B.蠲纸因其质地优良,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现象
C.官府一度以免除赋役名义向百姓摊派供应蠲纸
D.宋朝政府曾大力鼓励产纸行业的商品化生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然所产少,至和以来方入贡。权贵求索寝广,而纸户已不能胜矣” 蠲纸主要是用于上贡,满足权贵的需求,所以D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B.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C.宋代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D.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舟师识地理”、“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这一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但是只是作为辅助作用,经验是第一位的。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这一点;C项错误,指南针只是辅助作用;D项材料未体现。
点评:此题是考查的四大发明的相关内容。指南针是最晚在宋代开始用于航海,在12世纪的时候被阿拉伯人传到西欧,为地理大发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的情况也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阅读下列第二次“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他在广东时穿佛教僧衣,到北京后则穿儒服。
徐光启------认为天主教“必可以补儒易佛,”可以帮助人心世风的好转。他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他的后半生大都倾注于
参考答案:⑴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和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根据徐光启、宋应星的例子说明。
(2)注意材料信息: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徐光启“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
(3)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客观上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开始了早期的西学东渐,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开拓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点评:作为文言文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1)古文(文言文)。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2)现代文。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3)译文(欧化文)。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