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频繁,国际直接投资对全球经济布局进行重大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两种观点激烈冲突——
观点一:经济全球化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反对经济全球化。
观点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面貌发生新的转变,支持经济全球化。
(1)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世界主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哪个历史大事件有关?(4分)
(2)依据材料二,如何理解近代中国被“卷进文明中来”。(8分)
(3)材料三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简要分析错失第三次机遇的原因。(4分)
(4)请从材料四中任选一种观点,并作简要解释。(4分)
参考答案:(1)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B.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题是和平与稳定
C.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赶上发达国家
D.区域集团化趋势消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和平与稳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是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因此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当今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 ]
A.各国的经济利益趋于一致
B.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加强
C.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
D.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
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
B.“塞兼并之路”
C.“春秋大一统”
D.“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其中限田,严政和轻徭薄赋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大一统的观念是董仲舒新提出的,符合汉武帝时期维护统治的需要,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3年,毛泽东说:“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1955年又说:“我们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现在还是很低的,而国家对于这些物质的需要却是一年一年的增大,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了
A.“一大二公”政策(大:规模大;公:公有化)
B.“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核算政策(三级:公社、大队、小队)
C.“一平二调”政策(平:平均主义;调:劳力和财力无偿调拨)
D.统购统销政策(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初期经济政策的了解与认识。A、B、C三项错误,“一大二公”“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一平二调”都是描述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的,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