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材料二?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农业总产值
| 461
| 510
| 535
| 575
| 610
材料四?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8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概括与此发展状况相关的农村政策。(3分) (4)依据材料四,有58%的人评价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条件:(1)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封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材料一中的前两幅图片表明的是小农经济发展出现的生产力的原因,第三幅图片表明的是商鞅变法通过法律的方式确立了土地的私有制。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才使得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制的确立。 (2)第二问,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需要从其对中国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先进生产经济制度的出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即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质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开始发展。 (3)第三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所示生产工具的出现,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A.犁耕技术开始出现 B.耕织结合模式出现 C.黄河流域农业发达 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促进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是 ①冶铁技术的进步?②政府的重视和扶植?③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④井田制的实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一种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本身不是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故④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可以排除。故选B。工具的进步、政府的重视和生产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点评: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提高,政府的重视也是小农经济产生发展的原因。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发展进步之处主要是 A.农民向封建国家承担定量田租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 D.人头税被废除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农民向封建国家承担定量田租,这并非进步影响;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这是正确的;C.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这不是赋役制度的改革的影响;D.人头税被废除了,是在清代才被废除的。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沿革。从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的演变,税种从繁到简单的变化,从以人头为主到以田亩为主的征收对象的变化,从秦汉开始的地租大体上要缴纳地租,免费服劳役,还要缴纳人头税等各种杂税,到了北魏时期推行均田制,在赋税制度上开始发生变化,推行租调制,农民在获得土地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
 ①农事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④水利设施的完善,旱涝保丰收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中“耙:碎土、平地”,“耔:培土”都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属于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具体体现,另外,要实现精耕细作,农民只有通过辛勤劳作才能实现,①②③是符合题意;④反映的是耕作工具而非水利设施,封建社会也达不到旱涝保丰收,因此排除④;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