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代前期,某一历史人物认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该历史人物应是???????(???)
A.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倡导者
B.维新办法运动的领导者
C.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知识分子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
参考答案:(1)文化现象: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抗战爆发后,他随西南联大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1939年撰写完成《国史大纲》一书。随即发表《<国史大纲>引论》一文。钱穆在文中指出:“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
参考答案:
论证思路提示:①钱穆的核心观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准确提炼出材料核心观点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本题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史实分析上述钱穆观点出现的原因: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表明,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使部分国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的优势的同时,产生了对中华文明的质疑。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度态度,加剧了国人的“文化自遣”;抗战时期,钱穆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自遣论”有利于树立国人的中华文化自豪感,增强抗日必胜的信心。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 ?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