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地区
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打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的是“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本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要而迫切侵略中国,B正确,A是指第一次鸦片战争C不符合第一次鸦片战争D不是实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两个关键第一是时间,1858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个信息表明中国当时的腐朽政府被英法列强打败后被迫与其签定不平等条约,开始用“崇拜”的心态来对待西方列强。材料中由“夷”到洋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清政府的屈服,另一方面客观上说明清政府的外交开始了平等的近代化外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
A.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
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
D.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