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以下表述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称呼演变:夷务到洋务
B.西方侵略使中国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
C.由模仿到“走自己的路”
D.对西学的看法:从鄙视到推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提到,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A项正确。材料中,对西方的称呼,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D项正确。“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B项正确。C项材料无法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 ]
A、李鸿章
B、郑观应
C、康有为
D、孙中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梁启超曾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这主要表现为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实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唤起国人起了重要作用。四个选项都属于甲午战争的影响,但从国人觉醒的角度看,D项最合适。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简单。赫胥黎的《天演论》是19世纪末由维新思想家严复翻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考虑到维新思想的出现背景,由此得到答案。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8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9月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中国史叙论》,指出“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华书局2009年5月
(1)依据材料归纳新旧史学发展变化的主要观点。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
参考答案:
(1)观点:从记载事实到说明事实之间的关系;以帝王政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可以归纳出观点为从记载事实到说明事实之间的关系;以帝王政治为中心,以朝廷、个人为服务的对象转变为探究国民运动和国民关系;第二小问,由材料中的“近史家”等信息看推断出梁启超的主要受到近代的思想影响,如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观。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抓住材料中的“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等信息可判断出体现了唯物史观或者革命史观,由材料中的一、二、三反映了时代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需要;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需要;受苏联的影响。
第(3)问,主要考查评价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只材料中“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结合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归纳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