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嬴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印称玺。这说明(??)
A.嬴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嬴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叙述,秦朝确立后,皇帝的自称、专用物品等显示出的是皇权独尊的意图,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丞相。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D.都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明显错误,不具备二者共同点特征;CD两项的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CD。秦朝设丞相,明朝废丞相,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其目的是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设丞相;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佑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主要说明( )

A.彻底改变了特权等级阶层的地位
B.彻底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科举制拓宽了平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由“进士”可以推断这是科举制度,它是良好的政治参与疏通机制,给平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和途径,故选C。A、B两项说法绝对化,排除;封建社会不可能存在“社会各阶层的平等”,排除D。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10分)
参考答案:
(1)原因:西周疆域辽阔,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周人以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然后封邦建国以为周室的“藩屏”,由此可知知道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因为疆域辽阔,兵力薄弱,不足以“藩屏”。
(2)根据材料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说明秦始皇反对实行分封制;“廷尉议是”表明其肯定了廷尉李斯的建议。而李斯的建议是“皆为郡县”。因此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作用必须结合所学多角度思考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设立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
(3)材料中“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表明汉初之所以复古实行分封制,是错误的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结果造成“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即王国势力增大威胁中央集权的王国问题。
(4)“若元(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可知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是:元朝疆域辽阔是空前的,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来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域;行省制度的意义可从其目的和职权以及对当时及后世的发展来考虑: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许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汉初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某学者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你认为(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该学者的观点以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
C.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反映的西周时候诸侯勤王的故事。之所以出现诸侯勤王的现象,恰恰是由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结果,即材料所言“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这时内因。其外因是由于犬戎的进攻。分析选项,A错误, C表述不准确,后者符合史实; D表述错误,后者以大量“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为依据。。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