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戊戌奏稿》一书于宣统三年(1911)在日本出版,内收康有为戊戌年间所上奏折20篇,编书序文5篇,常被作为研究康有为及维新派变法思想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请断发易服改元折》(简称《断发折》)原载《戊戌奏稿》……,今原折未见。按《自编年谱》所记,原折仅请改元易服,未言断发;《断发折》则首请断发,与之不合。又,原折是康有为在政变即将发生,因而“日夜忧危”的情况下赶拟的,其宗旨是对抗旧党,保存新政;《(断发折》言断发易服之旨则在变“儒缓之俗”,发“尚武之风”,亦与之不合。?????
参考答案:(1)《请断发易服改元折》并非戊戌年所写的原折。适应时代形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甲午战后,在京参加应试的康有为联络的并非各省官员,而是各省的举人,因此参加者错误,故选C。其他各项都正确。
点评: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运动是标志着维新变法由思想发展成为行动。此外,还要掌握维新变法的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但是为了减少阻力,采用托古改制的方式。虽然失败,但是依然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戊戌政变后,新政中得以保留的内容是 [???? ]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开办京师大学堂
C、设立农工商总局
D、废除八股取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