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西塞罗《论共和国》记载: “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规则,它与自然相吻合,适用于所有的人,是稳定的,恒久的,……,将不可能在罗马一种法律,在雅典另一种法律,现在一种法律,将来另一种法律,一种永恒的、不变的法律将适用于所有的民族,适用于各个时代。”材料描述的是
A.自然法
B.习惯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其中智者学派将“自然”和“法”区分开来,认为“自然”是明智的,永恒的,而法则是专断的,仅出于权宜之计。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断定能够发现永恒不变的标准,以作为评价成文法优劣的参照。根据“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规则,它与自然相吻合,适用于所有的人...一种永恒的、不变的法律将适用于所有的民族,适用于各个时代。”可以判断出最符合自然法的含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一材料不能说明
A.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纠纷的内容
B.法律程序严谨、详尽
C.罗马法得到恢复并树立威信的原因之一是它包含的平等、公正等法律观念
D.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个同学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第二单元第一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后奇怪地问老师:为什么中国和雅典会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专制与民主”的明显差别?你认为,老师的回答应该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形式不同
C.地域位置不同
D.人口数量差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两种不同的文明,也产生了商品经济和农业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对自由、平等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海洋文明走向民主的发展方向;农业文明需要强大的政权去组织兴修水利等,从而导致“专制”出现。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1. 陪审团制度是一些国家很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制定陪审团制的主要目的是??? (???? )
A.培养后备法官
B.分割法官权利
C.体现法定原则
D.保障司法公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制定陪审团制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司法公正”,这应该是常识性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罗马法早期就是习惯法(即法律由贵族随意确定的法律),后来随着平民们越来越希望得到一些权利,所以由习惯法发展到了成文法(即用法律条文来确定律法),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随着侵略扩张,罗马法由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公民,不包括外来人民及奴隶)发展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包括被罗马侵略后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受侵略国家人民)而民法大全,又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它的颁布,就标志着罗马体系的最终确立和完善。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关于罗马法,高考更多是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012全国新课标,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