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0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言论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材料二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1)根据材料一对比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6分)
(2)根据材料二概况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同:都主张发展工商业。异: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所以思想家们也都主张发展工商业,所以黄宗羲和顾炎武的共同的经济思想就是“都主张发展工商业”。不过,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天下郡国利病书》本身就是证明,例如,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黄宗羲只是主张工商皆本,并没有进一步的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2)根据材料二不难发现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士大夫的推动,例如,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诸多士大夫已经迷恋于戏曲。二是因为戏曲的平民化。例如,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很多平民也热衷于戏曲则是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的异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辛弃疾和陆游相同,总有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的感慨。下列词句,最能表现他这种遗憾心情的是
A.“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6分)世界各国文明在相互碰撞中既有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融合,但也有冲突,甚至战争。
材料一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一一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三 中国商品的净出口从1931年的14.17亿元猛降到1934年的5.35亿元,棉纱出口从1929年的34万担降到1935年的24万担,生丝从42万担降到18万担,茶叶从94万担降到63万担。出口萎缩首先影响到农产品价格,从1931年到1934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农业产值竟下降了47%,农村一片哀鸿萧条。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材料四 与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伊始时相比,近期中美关系变得日趋紧张,尽管奥巴马访华似乎有所缓和。目前利害攸关的问题仍涉及广泛,从美国对台军售、到奥巴马总统会见达赖喇嘛、到谷歌事件、到对伊朗的制裁、到人权争端以及气候谈判僵局。
——《全球视野——胡一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政治制度进步的因素。(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而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谈谈关于中外交流方面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科举制(三省六部和科举制任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一中“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的信息,联系隋唐时期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来思考,可得出政治制度表现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唐诗的繁荣和儒佛道三教并行。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注意从材料二中的信息来概括,依据材料二中“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的信息,可归纳出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从“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的信息可归纳出西方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从“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可得出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欣慕和对现实专制制度的不满。第二小问结合向西方学习的史实,围绕政治制度方面的主张来分析,抓住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中共主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史实来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原因注意从30年代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抓住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思考,国内方面可从内战不息,政局动荡;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民族工业的落后等角度来分析;国际方面抓住2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列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等角度来归纳。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注意扣住上述材料信息来谈启示,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而材料三的信息又表明中外交流受到阻碍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由此可得出中外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从材料四中中美关系的演变可以得出维系中外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科技成就·唐诗、雕版印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维新派、革命派;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官僚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郑析桥赞美巩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愤写悬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巩黄慎的画属于( )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工笔画
D.风俗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可见这一描述反映出的绘画的特点是注重意境,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属于写意画,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文人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