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林則徐和徐继畲,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
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畲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糸,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畲被革职。——摘编自赵柏
参考答案:(l历史背景: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1850年夏天”和所学知识即可锁定“乌山之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即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从材料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林,徐二人在解决外国人租赁中国房屋问题上态度明显不同: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并不惜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畲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2)结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林则徐在“乌山之争”中表现出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的保守和狭隘,反映出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其在鸦片战争前主张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和向西方学习,他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正面积极形象,所以在人物评价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至儿女、弟弟都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
参考答案:
(1)特征:与巫相近,重视仪式。(2分)
(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中的“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可直接得出特征为:与巫相近,重视仪式。第(2)问,材料中主要强调了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给中国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组织答案时依据材料结合“三纲五常”的消极意义即可。第(3)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能力,不同点可以从中西方家庭的“强制”与“自愿”两个角度归纳即可,原因的分析主要从中西方经济基础、传统文化的差异等角度加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荆花吐艳香江瑞,莲蕊临风镜海青;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与对联所述内容相关的省区依次是(??)
①澳门???????????②香港???????????③台湾???????????④福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对以下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
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
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
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
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依据史实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能力。从表面上看,《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规定是平等的、相互的;但是,当时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根本没有能力享受在美国的这些特权。这些规定,实际上是为美国在中国进行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故本题该选C。根据以上分析,ABD据不符合题意。
点评:1946年,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条约》,形成了美国侵略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的市场充斥着美国的商品,严重的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条约中规定的这些权利和义务,中国由于国力弱,无法享用平等的权力却承担着沉重的义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1958年”“ 当年” 。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1956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是30年代,两者都不属于1958年。
本题难度:一般